不会生气的父母很冷

# 家庭教育河南雅方健康咨询中心2021-10-07

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认为动辄生气的父母很冷漠,岂不知不会生气的父母可能会让孩子更觉得冷。
每个孩子本身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孩子到了青春时,为了获得自己的那个自主权,开始与父母对抗,而父母是通常非常焦虑,因为父母会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观点,也不允许孩子有超出家长理解的语言和行为,家长软硬兼施,基本上都是无效,所以家长开始生气、愤怒。
那么,家长生气、愤怒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孩子的表现有如下三种情况:
轻度后果:回避、沉默、不断承诺,不断放弃、逆反、消沉、多疑、厌学;
中度后果:孩子我行我素、脾气暴躁,爱抱怨或抬杠,为人苛刻、我行我素、甚至乱发脾气、沉迷在游戏里边;
重度后果:严重抑郁症、性变态、神经症人格。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时间的流逝,孩子们到了青春期,父母开始唯唯诺诺,小心翼翼,压抑了自己的情绪,我们已经习惯性认为应该做一个“不生气的父母”,岂不知道不会生气的父母可能会让孩子更觉得冷。
如果一个母亲在生气,而她是真的很爱她的孩子,那么她的孩子就会感知且不会觉得受伤,那么前提条件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亲密的,也就是说孩子在父母那里的爱是富足的。比如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东西。因为孩子刚生出来时只是个“小动物”,是个纯粹的自然人,要成为一个社会人,必须依循成长秩序渐次展开,宛如一料种子必须依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成长一样,孩子首先要获得温饱、安全感、爱和亲情等这些自然需求,然后才能发展出更高一级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识和能力。
显然家庭的温暖,在孩子年幼时尤其是母爱,是一个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在这个基础上父母的生气让孩子感觉到我做错了,能感受到妈妈生气了是因为妈妈爱我,想让我更加优秀!孩子就会感受到温暖,不至于伤害到孩子。
而如果父母从来不生气,孩子就会觉得很受伤,因为冷淡,她将变的疏远,感觉里没有空间与可能性,她将永远不会原谅这样的母亲或者父母,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是被抛弃了,严重的缺乏安全感!我们常常说道,爱的反义词是恨,恨还有连接,那么爱的反义词真正的是冷漠,基本的连接就没有了,因此孩子会更受伤!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足够案例证明继母永远不会比亲生母亲更容易生气,更容易打孩子,因为爱之深责之切,孩子也会更容易原谅父母和放下父母的责罚。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大多数亲生母亲做着继母的事情,比如孩子从出生之后就留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看,到了上学的年龄接到自己身边,开始严历严格的要求和管控孩子的学习,还有直接把孩子送到了寄宿学校,殊不知这两种方式都与孩子断了连接,那么唯一的好处是解脱父母,不必承担每天照顾孩子的辛劳。老人带和寄宿不是基于孩子的需要,而是满足家长的需要,是把家长的利益置于孩子的利益之上,是一种极端而自私的选择。
因为这生气里有无限的爱。
有心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愤怒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力量。
一个不会愤怒的孩子可能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那么一个不会生气的父母是否会受到孩子的欺负?可能我们从来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已经在现实中饱受孩子不断地“入侵”而丧失界限与底线。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疯狂地“炫父”“啃老”,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可以如此无情和冷漠?
首先,不能对孩子发脾气
曾经有一个妈妈在咨询时滔滔不绝地说了近一个小时,好像一个憋了很久的气球终于有机会可以“爆炸”一下,当我说到:“你可以直接把情绪表达给孩子”,她说:“不是说父母不能对孩子生气吗?”接下来就讲了一大堆听起来很对的道理。
当父母开始对孩子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时候,孩子就开始了自己的冷漠之旅,如果间歇性的吵打孩子,那么孩子对于父母的看不起、冷漠就会不断倍增。久而久之造成的就是孩子与父母越来越远,你越来越失去教育孩子的资本。
其次,孩子必须比我们强
北京大学丁延庆教授说:“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孩子教我学会认命”,曾一度引起很多家长的共鸣,这背后的心理原因就是很多的家长都喜欢把孩子当做是自己未完成梦想的实现者,都希望孩子要比自己强,所以,各种高严的要求使得父母慢慢失去了情感的同时,也让孩子慢慢失去了情感。
人是一种情绪化动物,父母当然也不能例外,如果父母从来不生气,孩子就会觉得很受伤,因为冷淡,她将变的疏远,感觉里没有空间与可能性,她将永远不会原谅这样的母亲。
反之,如果父母动辄就生气,那么孩子依然会觉得很受伤,因为你依然没有给到孩子任何的空间与可能性,只能到孩子当了父母的时候才能理解你的这种生气,此时此刻他可能已经变成了你一样动辄爱生气的父母。
其实,有一种可能都在:一个母亲在生气,而她是真的很爱她的孩子,那么她的孩子当时可能很委屈,但是过后他会感知到妈妈的爱且不会觉得受伤。
若如此,每次生气的时候,带着觉察让自己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事情有结果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比如因为抄作业的事情引发的生气,生气以后让孩子能独立完成一次作业,并确定了孩子有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此为“事情有结果”。
第二:情绪有结束
情绪本身就像流水一样,会来也会走,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情绪堵塞”造成。所以,无论情绪发展到何种程度,你一定是以和解结束,而非“冷战”。无疑你让孩子体验了一把“穿越生气”的过程,也体验了一次“生气的价值”:让内心更踏实坚定,让行动更清晰坚定。
当你把生气当一个敌人的话,你就只是一个纯粹的符号,一个概念,一个冷冰冰的存在,孩子的生命可能就变得没有了品质。
爱就像一把伞,它会改变你“生气的品质”,甚至会改变每一样来到他(她)这里的东西的品质,当然也包括孩子。
无意倡导动辄生气,只是有品质的生气,有品质的养育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骨子里,看见即拥有!

文/雅方教育专家三组_陈老师

相关资讯

版权所有 2008-2022 河南雅方健康咨询中心 (普通合伙) 豫ICP备2000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