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模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 研究专栏河南雅方健康咨询中心2021-09-24

 
萨提亚模式在家庭教育和青少年成长指导过程中,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为家庭教育塑造了新的家庭模型,让家长掌握了科学有效地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有效推动了亲子教育向好的方向发展,助力青少年更好的成长。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也是培养中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中小学生不仅要适应个人生理的变化和发展,还要完成如心智成长、社会化学习等心理需求。这个阶段在人一生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因此,从国家到学校、从家长到老师都越来越重视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日益成为研究者的关注点。
 
对中学生研究对象的状况分析,包括一般的中学生团体,以及一些需要给予特别关注的特殊情况青少年,包括人际关系困扰青少年、严重亲子关系冲突青少年、网络成瘾青少年、单亲家庭青少年、贫困家庭的青少年等等。研究者关注的主题以亲子关系为多见,同时对青少年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也有较多的研究,包括青少年的自尊、自我接纳、情绪智力、考试焦虑、人际沟通、受欺负状况等等。
 
萨提亚模式干预研究均表明,萨提亚模式对儿童青少年的干预能起到有效改善或提升作用。
 
萨提亚模式对中小学生群体的实证研究已经有一些成果,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丰富、拓展和深入,许多主题值得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例如,对儿童青少年的研究主题可以更广泛,将萨提亚模式与不同类型的儿童心理困境相结合,探索萨提亚模式在不同的主题下对儿童心理的干预效果;在家庭系统观的视角下,发挥萨提亚模式的家庭教育优势,团体辅导研究能涵盖到家庭和父母等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作用等等。

 

我们先了解一下萨提亚模式的预设和基本架构
 
预设:
系统/自我建构的方式
在谈到变化的时候,萨提亚模式经常拿种子的成长来比喻组织系统。尽管家长们认为个人选择,互动和人类的创造性很重要,但系统模式是家长所使用方法中的一个基本点。
 
家庭内环境稳定
家庭内环境的概念在萨提亚所持的“家庭是一个系统”的思想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它是萨提亚在心理研究院工作阶段开始使用的一种理解家庭的方法。萨提亚使用家庭内环境稳定的概念揭示出家庭中的个体、行为和关系如何发挥作用,从而在家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保持某种平衡,例如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家庭系统必须进行调整,必须适应对彼此照顾减少的现实。家庭被视为一个系统,包括其内部系统以及其他系统。家庭系统运行的原则,在惯用模式、行为准则和沟通方式上都得到了反映,而且不同的家庭成员在彼此的关系中都会使用它。
 
有关人性的概念
萨提亚工作所持的一个基本信念是,所有人都具有从善和获得完整性的潜力,按照善恶的一般认定标准,萨提亚发现并比较了有关人性的两种观点:等级观念和有机观念,萨提亚认为等级观念必须消除,而有机观念必须弘扬。
 
有关改变和学习的概念
根据有机观念,变化是一种自然的,正在进行的过程,它能够加强有机体的成长和发展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萨提亚对人性的观点以及治疗方法的一个核心是:确信人们能够通过学习、行动、感觉和联结的新方法来实现改变和成长。萨提亚认为有意识的变化是一个转变和退缩的过程。
 
基本架构
·“自己”,个人对自己的体验。
·“自尊”,个体拥有的价值。
·基本三角关系,家庭关系的构成单位。
·沟通,人们互动的方式。
·人类互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六个层次的体验:行为,应对,观点,感受,未满足的期待,渴望。这六个层次的体验是进入“个人冰山”的临床方法的基础。
 

不做满分完美父母,只做积极优质父母

做不了完美妈妈,这一点很明确。
因为完美妈妈要万无一失、面面俱到,有点反人性。很多人都做不了完美父母。
 
但下定决心不做完美妈妈,不代表自己就不是妈妈了。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是为大过
 
在我看来,优质父母远比完美父母有力量来完成教育任务。
 
什么是优质父母?
 
能够帮助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建立起牢固而良好的家庭关系,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快乐、友善和负责任的人,即是优质的父母。
 
01教育,是父母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
很多家长都重视教育,在小孩教育上投入了大把的精力和金钱。
 
但只注重学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小孩,很有可能获得了好成绩、好成就,但却感受不到幸福。也就更别说,具备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能力。
 
也有很多父母,大投入零产出:孩子学习不好、能力不行、过得不幸福,甚至成了啃老族。
 
前几年火爆综艺的《变形计》,便是家庭教养出了偏差的问题合集。很多家长发现,给孩子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并不能真的让孩子成为一个“好孩子”。
 
对此,建议家长们,把教育当作一种技能,像学习股票投资一样,去投入研究和学习。
 
教育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聪明、智慧的人。
 
教养,却能让孩子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主、顶天立地、为他人或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家长成为父母,不用参加考试。大多数父母也没有对自己提出学习上的要求,很多的家庭出现教养的问题即根源于此。
 
家长学会与孩子相处,孩子学会与世界相处。对孩子真正的教育和培养,最应该得到重视的,是来自家庭中父母的教育。
 
02面对不听话的孩子,优质父母最需要规避的几个风险
2.1 放过孩子们的错误行为
 
妈妈们在带孩子的时候,时常会抱怨自己实在太忙了,家里大事小情都得亲力亲为。
 
尤其是小孩子乱丢乱放,甚至连吃饭、穿衣、上厕所,都要自己去帮忙。从来没带过这么难带的小孩!
 
这样的抱怨令我感到莫名其妙。
 
有些孩子,表现出了非常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穿衣起床、自己吃饭甚至还可以洗碗,在家长的提醒下,可以有序地把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
 
为什么到了妈妈们那里,就变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呢?
 
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问题出在妈妈们的身上。妈妈们总是放过孩子的错误行为。
 
比如说,孩子在穿衣服的时候,动作比较慢,而且有时候会把衣服裤子穿反而不自知。妈妈们觉得不如自己帮妈妈们穿来得快。
 
孩子吃饭也是如此,不会主动夹菜,吃得也很慢,常常一碗热腾腾的白饭吃成一碗冰冷的白饭。
 
提醒孩子:“你的东西该收回去了”,可是如果孩子没有马上行动,或者动作比较慢的话,妈妈们就会自己去飞快地把玩具图书捡起来,扔到一边。
 
毫不怀疑,如果妈妈们会写作业,妈妈们也会飞快地替孩子把作业写完。
 
实际上妈妈们不是没有发现孩子的错误,妈妈们只是放过了可以帮助孩子改正的错误。
 
要么放弃,要么冲孩子发火。
 
我们很容易发现孩子做错了什么,并且倾向于立即纠正他们,但这种做法忽略了亲子关系中一个关键的改变原则:如果你想要某人有所改变,先改变你自己。
 
如果妈妈们在发现孩子吃饭慢的时候,首先看到孩子的错误,再采用鼓励的方式,“你可真棒啊,这么细嚼慢咽”,找到与孩子同频的节奏,接着采用游戏的方式,“让我看看你吃这颗豆角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带着孩子换到自己的节奏,就不会觉得,去帮助改正孩子的错误,还不如自己把错误解决来得更容易了。
 
我们教养孩子的第一步,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犯错不要紧,要紧的是用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们不犯同样的错误。
 
2.2 掩饰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一种能量,如果内在有很多情绪垃圾没有处理,就会积累起来,然后不停地寻找出口。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成为身心一致的人,你才能教孩子怎么做。
 
心理研究显示,经常对0-6岁的孩子生气,会让他们形成消极悲观的人格,形成自卑、内向、胆怯、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
 
久而久之,他们还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基于这些理论和爱的本能,很多父母尽力不让孩子遭受不愉快或痛苦的经历。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隐藏自己的情绪,不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也不告诉孩子自己是怎么想的。这当然是出于爱。
 
但实际上我们的孩子,鼻子比狗还灵,他们能够充分运用直觉,察觉到父母的情绪变化,辨识到压力。
 
当孩子们带着关心和疑惑询问父母,父母却说:“没事的,宝贝,你不用在意这件事”,或者说:“你为什么要这么问呢?”
 
那么我们说出来的内容,和孩子们感受到的内容,是不一致的。
 
这种不一致会让孩子们感到震惊,他们同理心的“感知器官”已经注意到我们的非语言线索,比如坐立不安、眉头紧锁、语气不耐烦。
 
但我们却告诉孩子,他们的直觉是错误的,这种被最信任的成年人或权威人物否定,会让他们更难相信自己的感觉。
 
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与孩子分享你所使用的情绪管理方法。
 
这也是提高孩子情商非常有效的方式。
 
2.3 把管教看成惩罚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野性的呼唤”,犯错或者行为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在所难免。
 
中国的教育传统指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作为孩子们第一任老师的父母,我们管教孩子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学习。
 
学习什么是边界、学习尊重他人,学习公正待人,当然,还有我们常常说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学科学习。
 
这些都是基于爱子之心的管理和教育。
 
中国著名出版家、文学家、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
 
但管教孩子,和惩罚孩子有着本质的区别。惩罚是指“对某种冒犯行为施以报复性的强制处罚”,一般是孩子们犯了某种错误,家长们采取强制措施要求他们改过自新,罚站、没收游戏工具、甚至体罚。
 
当我们带着攻击性去管教孩子,常常会让孩子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惩罚性措施上,关注它是不是过于严厉、是不是有失公平。
 
被惩罚的孩子会想办法逃脱惩罚或降低惩罚力度。他们据理力争,试图与你抗衡,也有可能成为“认错大王”,迅速在你面前扮演“乖孩子”。
 
无论采取什么方式,他们关注的都是惩罚本身,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到我们想要让他们学习到的内容上。
 
对于父母来说,有时候一次惩罚能够树立权威,但多次惩罚后,也许伤害的,反而正是孩子发现,可以不断挑战的父母权威。
 
2.4 自己不能遵守与孩子们的约定
 
-如果你不能或不会强制执行你对孩子制定的规则,那就不要制定这样的规则
 
-遵守你的承诺
父母常常会从心底生出一种感受:“由着孩子任性,还不翻了天?”
 
所以我们制定“家法”、“家规”。
 
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知道,父母是说话算话的。
 
如果父母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规则的可执行性,并且一以贯之,那么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石:信任和尊重,就有了保证。
 
然而最可怕的约定是,你与孩子一起约定了某一个或一些规则,结果因为你们各自不同的原因和理由,放弃了付诸实施。
 
对孩子说到做到,对繁忙、精力分散的父母来说很有难度,但遵守自己的承诺,比后来用尽全力修补亲子关系的裂痕,容易多了。
 
03优质父母,是孩子世界里传递幸福的使者
在妈妈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妈妈们发现除了指导喂养,大部分教人们育儿的书,都是学术型、理论型的。
 
把教养孩子当作父母的技能,用指南的方式,将家庭中经常遭遇的窘境,结合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给“问题家长”们提供对症的解决方案。
 
优质的父母,是孩子世界里传递幸福的使者。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比修补一个受伤的人,要容易得多。
 
养育是天然的责任,教育却是一种选择。掌握了教育技能的父母,不光教会了孩子幸福,还会在教育的过程中,找到修复自己的方法,让自己变得像孩子们一样幸福。

文/雅方教育专家五组

相关资讯

版权所有 2008-2022 河南雅方健康咨询中心 (普通合伙) 豫ICP备20006450号-1